-- Tips:点击上方蓝字 【家有小怪物】查看往期内容 --
前两周写书单的时候提到要聊聊英语分级阅读,原计划简单介绍下主流分级标准和市面常见分级读物,结果给自己挖了个深坑,资料越查越繁杂,需要印证的材料和观点也越来越多,从上周写到这周才写了不到一半。鉴于学术职业病,我总想摸清其体系设计,查阅原始资料的出处,澄清方法及用途中的一些误区,并尽量减少以讹传讹的误导,这实在是太!南!了!所以那篇难产的总结这周还是生不出来,下周再试产吧,这两天就不要来后台打催产素了>.<
虽然如此,但查资料的过程中获得了很多额外启发和收获,感觉发现了宝藏。(光顾着捡宝贝,怪不得写那么慢==!)今天先分享捡到的一片闪光小贝壳,Renaissance Learning 发布的“2019美国儿童阅读报告”。这份报告提供了分年龄的阅读情况统计,也有最受孩子欢迎的top书单列表,还有关于阅读的一些研究分析和建议。既具备阅读实践指导价值,也满足了老母亲八卦美国同龄孩子的好奇心,理应+10086个赞!(这份52页报告的全文资源我放在网盘,下载方式见文末)。
先啰嗦几句报告数据的代表性和来源的权威性。如果你还不知道Renaissance 这个教育公司,至少肯定知道它家大名鼎鼎的分级阅读系统Accelerated Reader (AR),作为美国最流行的英文分级体系之一,AR被全美约1/3的学校采用。无数孩子用其配套系统自测和指导阅读,无数学校和家长用它来监测孩子的阅读情况,所以这份阅读报告无需抽样,它直接是大数据结果。假如AR也没听说过,那你可能确实有需求读一读我那篇难产中的“分级介绍”,暂且耐心等待,此处不赘述。下面进入报告内容。PS:其实标题不够准确,这篇报告虽是2019年发布的,但统计的是2017-18学年的阅读情况。(图片看不清的话都可以点开看大图。)
注:美国的K-12教育体系就是从K年级(学前教育/幼儿园)到12年级(高三)。上图以绘本封面的方式展示了全美各州K-2(幼儿园到小学2年级)孩子的阅读偏好。各州封面代表着全国最受欢迎的top100读物中,本州最流行的那本。作为一个中国老母亲,其实没那么大兴趣八卦美国各州孩子之前的品味差异,我的关注点是,地图上都是美国小孩正在读的最流行 top 100,我能认出几个?然后发现全球化带来的惊喜,这些书大部分六六也都接触过。其中我实名表白多次的 Mo Willems 作品占据大片江山,作为粉丝,很为爱豆骄傲吖。
大家最熟悉的饼干狗、苏斯博士、小猪小象、皮特猫、鸽子系列、大卫系列、大红狗系列、卡尔爷爷的毛毛虫、棕熊等全都榜上有名。有一些六六没看过的,我打算以后挨个试试。表格里也很贴心地给了AR值和兰斯值以显示书的难度,(看不懂的我在下篇分级介绍里会详细解释)。另外那个绿色小标记“SP”是绘本有西班牙语版本的意思,不打算学小语种的不用理它。
看上去和幼儿园好像差不太多。不过开始有了 Fly Guy 这类简单桥梁书了。
总体来看K-2流行阅读内容重叠量还蛮大。这是一个从亲子阅读到自主阅读的过渡期,孩子发育早晚、阅读能力强弱都不同,的确也没有必要一刀切。
因为六六年纪小,我主要关注的是K-2年级的部分,报告里后面的年级直到高三的书单都是有的,大家自己下载看原文就好。另外我出于八卦心理,好奇地跳到结尾看了看12年级的书单,更加深深地相信了它官网主页说的这套系统是各个学校广泛采用的……表格里读得最多的那些书确实不像学生自己完全自由选择的,一定有教师留作业或推荐引导的影响。大家看下图自己体会一下。
前五名里面:莎翁的哈姆雷特和麦克白,奥威尔的动物农场和1984,嗯,饱含古典韵味的熏陶和意识形态的渗透。如果拿给我们国家的高三学生,即使是中译本,也是很有挑战的。不过想想也有文化差异的原因,自己文化当中的东西肯定理解起来更容易些。咱们的高中生也是要读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,翻译成英文叫老美读,肯定也费劲。其中第三名 Frankenstein,恕我孤陋没听过。上网查了它的介绍,是一本充满哲学思辨的恐怖小说,瞬间勾起了我极大兴趣,很想买一本自己看看。
每天应该安排多少阅读时间?
研究表明,学生每天积极参与至少15分钟的阅读对其整体阅读能力的提升有实质性帮助,如果能达到30分钟以上,那么可以获益更多。
报告中的数据显示美国孩子的阅读时间严重不足(约一半孩子平均不到15分钟),同时表明随着年级的提升,尤其是进入中学,阅读时间会大幅下降。(小感慨:和中国一样啊,年级越高娃越忙,哪有那么多时间看书……)
阅读对词汇增长的贡献非常显著
每天阅读30分钟以上的孩子其词汇量是每天阅读少于15分钟的孩子的7倍。
如上图,不同颜色代表对阅读材料的不同理解程度(以测试正确率来衡量),橙色最低,绿色最高。纵坐标反应的是阅读前后的阅读能力差异(即阅读带来的提升)。首先看同一个颜色内部,不管哪种理解水平,肯定是读得时长越久提升越多(废话);然后比较不同颜色中的第三根柱子,可见即使都是阅读30分钟以上的用功娃,理解程度高的要比理解程度低的提升更快,进步更多。后者其实很重要却常被忽视,对于阅读来讲,并不是起点低者进步快,且过度拔高会影响阅读效率,对材料理解越充分,能力提升才越快。(其实就是在强调循序渐进的“i+1可理解性输入”对不对?)有个性化阅读目标的学生与那些没有设定自己目标的学生相比,会阅读更长时间,读更多书,且理解度更高。数据表明,设定了阅读目标的学生中,88%都完成了自己的目标。所以研究建议教师应当依据学生水平为其设置个性化阅读目标、监测进步并及时反馈。这个在家自鸡的麻麻们也可以借鉴。
最后,我想引用该报告引言里一段我非常喜欢的话作为本文结尾:阅读不止是从纸面上获得那些字词;不止是“自然拼读”、“sight words”、阅读理解策略;不止是打卡了哪些页数、作者姓名、章节标题;阅读它本身,就是一种积极的学习。孩子们每次读书,都是一次新的学习和冒险历程。他们可能会遇见新的国家、未知的文化、过去的历史;也可能探索周围的世界乃至飞向宇宙天空;更多的时候,他们深入那些真实或虚构的角色,发现新的观点或经历内心新的感受。这些,才是阅读的意义。
PS:吭哧吭哧写那么多也希望有人看见好伐,别老默默收藏要多分享啊。转发朋友圈或100人以上育儿群截图发送后台即可收到报告全文。(能理解你发圈时也许想分组,都懂的~ 但请不要分成一两个人可见的马甲组>.<)